196-9369-0612
服务电话
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感控的相关问答
来源: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454天前 | 4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感控的相关问答

1、医院常用的消毒、灭菌方法有哪些?

答:1)灭菌方法:压力蒸汽灭菌/干热灭菌、环氧乙烷、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、低温甲醛灭菌等。2)高水平消毒方法: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、二氧化氯、邻苯二甲醛、过氧乙酸、过氧化氢、臭氧、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,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。3)中水平消毒方法: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(碘伏、氯已定碘等)、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、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、酚类等消毒剂,在规定条件下,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。4)低水平消毒方法:包括使用季铵盐类(苯扎溴铵等)、双胍类(氯己定)等消毒剂的消毒方法。


2、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及要求?

答:1)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、器具和物品,使用后先清洗,再消毒或灭菌。2)被朊病毒、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、器具和物品,应按照先消毒后清洗、再消毒或灭菌的相关要求处置。3)耐热、耐湿的手术器械,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。4)环境与物体表面,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清洁;当受到病人的血液、体液等污染时,应先去除污染物,再进行清洁与消毒。


3、如何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、灭菌的方法?

答:1)高度危险性物品,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;2)中度危险性物品,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;3)低度危险性物品,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,或做清洁处理;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,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。


4、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要求是什么?

答:1)所有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;不得重复使用。2)在没有明确标明有效期和失效期的具体日期时,有效期指当月最后一天(如有效期至2023年7月是指在2023年7月31日前有效);失效期指上一个月的最后一天(如失效期至2023年7月是指在2023年6月30日前有效)。


5、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什么情况下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?

答: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使用前,如果发现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、外包装潮湿、超过有效期、包装物破损等视为污染不得使用。


6、被传染病污染的器械应如何处理?

答1)被朊病毒、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、器具和物品,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,由MSSC单独回收处理。参照WS/T367中的方法:先消毒,后清洗,再灭菌。


7、发生锐刺伤如何处理?

答:1)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,用流动水冲洗。冲洗后,用消毒液(2%碘酒,或安尔碘)进行消毒,并包扎伤口。2)处理后立即报告部门主管,登记锐器伤表格,报告感染管理科。3)感染管理科与专科医生共同评估刺伤情况并指导处理。


8、灭菌监测方法有那些?监测的频率要求及各种监测的意义?

答:1)BD测试

监测方法及频率:每天第一锅空锅进行

监测的实际意义:检测灭菌器的冷空气排除效果

2)物理监测

监测方法及频率:每锅进行,重点监测灭菌时的压力、温度、时间

监测的实际意义:无菌物品放行依据之一

3)化学监测

a、包外化学监测

监测方法及频率:包外化学监测,每个待灭菌包的包外

监测的实际意义:包裹经过灭菌暴露及放行依据之一

b、包内化学监测

监测方法及频率:每个灭菌包的包内

监测的实际意义:包裹使用依据

C、化学批量挑战测试包(化学PCD)

监测方法及频率:非植入物每锅进行

监测的实际意义:灭菌物品放行重要依据

4)生物监测

监测方法及频率:生物监测包, 每周一次常规监测;植入物每锅进行

监测的实际意义:植入物放行的重要依据

第五类化学指示卡(爬行卡)的意义:通过颜色移动来判读灭菌结果。

爬行卡内化学染料熔化和向前爬行的速率是:由饱和蒸汽和化学染料熔点降低两者共同决定的。


9、生物监测不合格如何处理?

答: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必须停止使用该灭菌器,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,重新处理,同时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,说明召回的原因,并立即查找原因:

1)查监测所有的生物指示剂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。

2)对灭菌器进行全面的检修,工程检修人员检修后签名确认,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该灭菌器。

临床已使用该锅号锅次的无菌物品的紧急处理:

1)报告院感染科及质控部→进行风险评估→找出可能受到影响的病人,密切观察相关的临床表现→必要时进行检查和治疗。

2)对事件发生过程及环节进行分析,并详细记录。